钦州“人工智能+农业”绘就现代农业新图景
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,钦州市正以“人工智能+农业”为突破口,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化、数字化转型。近日,记者走访浦北县与灵山县发现,当地通过智能仓储系统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,让陈皮产业与荔枝种植焕发新生机,为北部湾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陈皮智能公共仓。钦州市融媒体中心
在浦北县陈皮产业园,一座占地数千平方米的智能公共仓正通过科技重构陈皮产业生态。引入智能机器人搬运系统,过去4人搬运4筺陈皮,如今单台设备可同时拿取4筐陈皮,效率较传统人工搬运提升4倍以上,人力成本大幅削减。
“过去陈皮仓储全靠人工看天吃饭,温湿度控制不精准,品质参差不齐。”广西钦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商务副总监何贤华介绍,如今仓内配备集成新风系统、高清监控与物联网传感器,可实现恒温恒湿环境的精准调控,配合数字化云平台,客户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完成入库审核、实时查询与出库预约,仓储管理更加高效、透明。
科技赋能带来的不仅是效率革命,更推动产业规模裂变。截至2024年,浦北县大红柑种植面积突破17万亩,陈皮产业产值超60亿元,带动2万余户10万群众实现家门口增收,“浦北陈皮”正从地域特产向全国知名品牌迈进。
“空中智慧管家”通过AI云计算进行生长状态识别
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融入农业全链条,驱动产业向智能化、精准化、可持续化转型。钦州市农业农村局将紧抓机遇,聚焦荔枝、陈皮、奶水牛、生猪等特色优势产业,率先发力推进人工智能应用,以数智化赋能产业链升级。不仅如此,人工智能技术正全面融入农业全链条。在奶水牛养殖等领域,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化管理,为养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钦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聚焦荔枝、陈皮、奶水牛、生猪等特色优势产业,深化智能感知与决策在农田、果园、牧场管理中的应用,探索推广“AI+合作社+农户”服务模式,并打造一批农业数字化标杆示范,构建可复制的“AI+农业”应用方案,推动人工智能与农业生产、经营、管理深度融合,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筑牢科技根基。
从农情监测的“无人机巡田”到特色产业的“数字仓库”,再到养殖领域的“数据掌舵”,钦州以“人工智能+农业”的生动实践,绘就出一幅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现代化新图景,为广西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“钦州方案”,也让科技兴农的成果惠及更多乡村。
来源:钦州发布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