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项目引领、学做互通”我为家乡代言 教学改革典型工作案例
一、实施背景 荔枝,属于灵山的特产,因此灵山被冠以中国荔枝之乡的美名。近年来,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投入下,在电商平台的助力下、在政府媒体广告宣传下,荔枝产业更是得到了飞跃发展。同时,带动了灵山荔枝包装、宣传、广告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。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根据行业需求,按照“能用、够用、实用”的原则,配置具有企业项目加工能力的设备,建成示范性实训基地。为满足企业对广告设计、平面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,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学校坚持“以企业需求”为导向,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,创新了校企合作形式,丰富了校企合作内涵,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,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对各类广告人才的需求。
二、实施目标与思路 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职业教育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,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重任。基于此,本项目立足于我县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,促进专业建设与地方特色产业的对接,给地方特色经济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。项目通过校企密切合作,构建基于荔枝广告产业 “项目引领、学做互通”我为家乡代言育人模式,开发围绕荔枝广告设计产业特色的课程资源,建设荔枝产业宣传设计工作室,搭建培养荔枝广告产业宣传人才为项目的实践载体,建立校企“优势互补、互惠双赢”长效合作机制,培养规范化的荔枝广告宣传产业人才,为地方特色产业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
三、实施过程 (一)以每年的荔枝节为契机,开展“我为家乡代言”作品征集活动,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、开展“荔枝节宣传设计”活动。在每年的荔枝节前后,组织开展荔枝系列广告宣传活动,帮助学生明晰学习进阶之路。又如邀请“荔枝节”参与企业的相关专业人员与新生进行互动交流,让相关专业人员以自己的职业历程、创新创业经验为例,帮助新生了解行业、认知职业、热爱专业,使新生在深入学习之前,对未来职业有较为明析的规划,为学生创新创业奠定认知基础。 2、举办工作过程知识竞赛。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,分析本专业培养目标、职业岗位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,自主描述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,自主制作PPT 并面向评委、观众作汇报,从而逐步系统建立工作过程知识体系,并示范与辐射至更多的学生,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和方向。 (二)推进专业课程改革,植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,坚持“项目引领、学做互通”的教学改革模式,校企合作指导改造专业课程,在职业院校课程专家的指导下,完成以工作项目为载体,形成与岗位要求对接的专业课程改革。在教学过程中,与企业合作广泛开展项目引领教学,将企业项目带进课堂,带领学生了解市场需求,了解产品定位,体验创新创业项目教学之魅力。 (三)搭建工作室(坊),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,创建了平面设计“荔枝产业宣传设计”工作室及“摄影工作坊”。依托工作室(坊)开展项目教学、毕业设计、课题研究、产品研发、技能竞赛指导等一系列活动。“工作室(坊)”,实现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、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“双合一”,为学生提供参与项目实战学习的机会,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。 (四)举办设计作品展,检验学生学业成果 学校每年举办毕业设计及优秀作品展,学生在企业专家、专业老师的指导下,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,自主完成个人作品设计。作品展基于企业真实应用需求,以创新应用研发、设计制作应用各类产品广告设计为目标等,并以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来衡量。坚持学生设计作品让市场做选择,让企业做裁判,既检验学生作品质量,促进了校企合作和专业教学改革,也为企业挑选人才提供了直观参考,真正实现了学生、学校、企业“三赢”局面。
以下是我校学生的部分作品展示:
四、条件保障 (一)组织保障 加强管理团队建设,为“项目引领、学做互通”育人模式改革提供组织保障。依托校企合作平台,引企入校、引专家入校,用人才市场需求常态化参与专业教学改革;加大师资培养力度,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组织保障。 (二)制度保障 健全管理机制,为教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。借鉴企业管理模式,根据工作实际,制定各项管理规章,理顺管理工作机制,营造了奖罚分明、高效有序、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。 (三)物质保障 统筹做好工作室的规划,加大资金投入配备配足专业设备,同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,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工作室的建设,为“‘项目引领、学做互通’,我为家乡代言”育人模式提供物质保障。
五、主要成效和主要成果 按照真实应用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要求,支持专业教师面向市场、融入产业开展技术技能服务,在服务市场的工程实践中、在服务教学的教改实践中反复摸爬滚打,打造出了一支一体化跨界教学团队:核心成员——充满激情、各具特长的创新型教师组成的专职教师团队;关键成员——聘请业内高手组成的兼职教师团队;重要成员——能够独当一面,现场负责项目实施的能手级学生组成的“学导”团队。三类人员组成的跨专业、行业、师生的专兼职团队,既是市场化工程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者、更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引领者,支撑“项目引领、学做互通”专业培养模式的有序化、规模化运行。 实现了“三赢”: 一是学生受益。学生通过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,加上自己的勤劳和智慧,在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渐赢得尊重;二是企业受益。通过校企合作,学校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,为企业提供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;三是学校受益。通过示范校建设,不断的改革、创新和发展,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内涵和文化软实力,得到企业、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认可。
六、体会与思考 (一)坚持以项目为引领促进教学改革 以项目为引领,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校企“人才共育、过程共管、成果共享、责任共担”的长效合作机制。对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予以了强有力的推动,可推广应用于中职学校的数字媒体广告设计技术、平面设计、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。 (二)借助平台合力,提升人才竞争力 通过荔枝节宣传平台,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市场的需求模式引入校园,做到“教、学、做统一”,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使学生加深对企业和职场真实环境的了解,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社会和企业,并得到认可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