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抬头来历 农历二月二日,也被称为春耕节、农事节、青龙节、春龙节等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在二十八宿中,龙指的是东方苍龙七宿星象。每年仲春卯月初,也就是斗指正东时,龙角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,因此被称为“龙抬头”。
龙抬头寓意
二月初二龙抬头节,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。由于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,地表水资源短缺,而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,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庄稼的一大患,因此,人们求雨和消灭虫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,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对人们而言也就显得格外重要:依靠对龙的崇拜驱凶纳吉,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——龙神赐福人间,人畜平安,五谷丰登。
每逢春龙节,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会在清晨拿着灯笼去井边或河边挑水,然后回家点灯、烧香、上供。过去,人们称这个仪式为“引田龙”。这一天,家家户户还会吃面条、炸油糕、爆玉米花,象征着“挑龙头”、“吃龙胆”、“金豆开花,龙王升天,兴云布雨,五谷丰登”,以表达吉祥之意。
吃龙食
在节日期间,各地也普遍给食品加上“龙”的称号。吃水饺就叫做“龙耳”;吃春饼就叫做“龙鳞”;吃面条就叫做“龙须”;吃米饭就叫做“龙子”;吃馄饨就叫做“龙眼”。
剃龙头
有句俗话说:“若无龙抬头,天不下雨。”龙被视为吉祥之物,也是风雨的主宰。农历二月二,人们期望龙抬头,带来云雨滋润万物,因此有“二月二剃龙头”的说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