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众乡亲,听我讲,防火常识要记牢,柴草堆,别乱放,远离房檐才可靠……”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的大喇叭里,传来地道的白话防火顺口溜,声音既洪亮又带着乡里乡亲特有的亲切感。这亲切的“土味”广播背后,其实是消防安全志愿“播音员”在“上岗”。
八桂大地,方言各异,但“安全”二字同音同心。连日来,钦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巧借“乡音”之力,精心聘任一批熟悉本土语言文化、扎根乡村的消防安全志愿“播音员”,将专业消防知识转化为亲切的钦州白话、灵山话、客家话等方言,让安全之声乘着“村村通”大喇叭,飞入千家万户。
如今,全市各社区、村屯和市场,每天都会准时响起广播,方言版消防安全提示成为群众劳作归家、茶余饭后的“必修课”。“播音员”们结合乡村生活场景,围绕农村火灾预防、电动车充电隐患、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等,播报《农村防火顺口溜》《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指南》《逃生自救知识》等内容,以乡音特有的韵律和贴近生活的实例,把复杂的消防知识变成村民“听得懂、学得会、记得住”的家常话。
光靠固定广播还不够,消防宣传得“动”起来。“播音员”和消防宣传员组成流动宣传小队,挎上便携式大喇叭,深入圩日集市、田间地头、村头巷尾,播放针对性消防安全口播提示,并向村民群众发放《自建房火灾防范知识》等宣传资料,面对面科普消防安全知识。
“自己人用土话讲,句句在理,听得进、记得牢!”村民闭运连现在成了消防安全志愿“播音员”,逢人就说大喇叭里的“防火经”。 从村头大喇叭定时响起的乡音,到集市田头流动的提醒,消防安全知识深深融入了乡村生活的肌理。目前,钦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共聘任37名消防安全志愿“播音员”,通过常态化、生活化的消防科普行动,有效打通消防宣传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守护八桂乡村的万家灯火筑牢“防火墙”。
|